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7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各項數據。其中,2019年7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7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卻并沒有延續這一趨勢,增速比6月回落了2.2個百分點。
夜經濟帶動餐飲消費走強
7月份消費數據中還涌現了不少新的亮點。例如,在“夜經濟”帶動下,當月餐飲消費出現明顯上漲。
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餐飲收入3658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高于當月均值。
餐飲企業如何抓住“夜經濟”機遇
一、“夜經濟”的消費主體是年輕人,拉需求要有針對性。
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消費數據,有1400萬青年晚8時后叫外賣到辦公區;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80后”“90后”在夜間旅游消費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0.0%、19.8%;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80后”游客夜間消費最為活躍,消費金額及筆數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二、“夜經濟”的消費時空和內容都在延展。
統計顯示,2018年國內夜間餐飲消費額較上年增長47%。
究其原因,與人們作息整體推后不無關系。
有調查顯示,上海雙職工家庭7點后才能吃上晚餐者達到近42%,這意味著餐飲、休閑、娛樂都要推遲,催生更多“夜貓子”,也推動了城市消費格局的變遷。
尤其是當80后、90后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夜市、夜場電影等有著更強烈需求。24小時便利店,是租房時的重要參考;24小時不打烊書店,也是年輕人晚上活動的重要場所。
這些新生事物,推動消費時空悄然變化。
三、一些城市的“夜經濟”呈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自去年8月正式開放以來,
新疆國際大巴扎夜市迅速成為全疆人氣最旺“深夜食堂”。民族風情的餐飲、手工藝品和建筑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首月日均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
成都“夜經濟”主打“休閑牌”;
南京將豐富的夜間活動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夜間旅游“金字招牌”;廣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間餐飲;
哈爾濱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項目,引爆冬季冰雪旅游夜間消費……
因此,各地餐飲人如何依托當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打造屬于自己的夜經濟消費客群就非常有必要了。
看倫敦的做法
倫敦的夜間經濟主要由酒吧、飯店、音樂廳、劇院等組成。
在一篇題為《為何倫敦的“夜間經濟”無價》的文章中,有學者提出了倫敦夜間經濟和其城市文化氛圍的密切關聯。
遍布大街小巷的酒吧、俱樂部是這座注重“酒吧文化”的城市發展夜間經濟的主力軍。
在倫敦,酒吧是英國人民結束一天忙碌工作后的首選。“酒吧文化”提供的暢所欲言、結交朋友的機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造了輕松無負擔的氛圍,使英國人不惜花費更高的附加服務費也要在酒吧消費。
在國內,如今很多時尚的餐飲人已經在傳統單一的餐飲店內加入了諸多飲品的元素,如何去深入的發掘值得思考。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